网站首页 > 英国美食> 文章内容

英国议员杭州-温州徒步拍纪录片还去义乌探访“中国经济引擎”

※发布时间:2019-10-20 13:54: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薄熙莹黄菊自杀真相今年夏季,英国议员、英国女王枢密院顾问官麦克·贝茨和中国夫人李雪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开展了一场“为友谊行走”活动,他们从杭州出发,徒步501.62公里,一走到温州,并筹集128万元捐给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纪录片《之江故事》以麦克·贝茨夫妇的视角将这一的经历记录下来。

  据了解,纪录片《之江故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外文局中国报道社解读中国工作室制作,共有3集,10月13日起将在美国CNBC、华尔街日报网、以及多个新平台投放。

  麦克·贝茨通过徒步的方式宣传和平、友谊,并为慈善基金会筹集的方式由来已久。2009年起,麦克·贝茨发起“为和平徒步”“为奥林匹克休战徒步”等活动,足迹遍布英国、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

  2015年,麦克·贝茨第一次在中国进行徒步活动,当时历时三个月,从走到了杭州。今年,他将起点选在了上次旅程结束的地方——杭州。据李雪琳介绍,今后几年他们会用这种接力的方式,“一直走到深圳、”。

  为什么要来中国徒步行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麦克·贝茨是一位“中国女婿”。麦克·贝茨的夫人李雪琳来自浙江,在研究生毕业后去英国继续学习,之后转战商场,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她和贝茨一样,都热心公益。“既然都是走,我就他何不到中国多走一走呢?”李雪琳笑说。

  一个家和一个商人,除了都热心公益,他们还有一个共识:和商业常常因为关注利益而产生纷争,而人文联系可以为双方交往创造有利基础。

  文化,正是民间外交的“主旋律”。麦克·贝茨举例,提起中国,英国人会想到美食、熊猫、功夫、长城;提起英国,中国人则会想到剑桥、大本钟、英超联赛、英语。“通过这些关键词可见,中英两国之间最强的联系都是文化方面的。”麦克·贝茨说。

  在村头和老人交谈、在福利院和鼓手们一起打鼓跳舞、和小朋友唱歌……在杭州到温州的一上,麦克·贝茨夫妇在浙江下姜村、义乌“中欧班列”始发站、磐安古茶场等地,与村党支部、农民、工人、民营企业家、画家、归国华侨等各行各业的中国交谈,《之江故事》用日记体的方式将这些场景记录了下来。

  面对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分歧?在纪录片《之江故事》中,麦克·贝茨在浙田的一片稻田旁找到了答案。青田人在稻田里养鱼,鱼可以吃掉田里的害虫,粪便沉淀下来又成了上好的肥料。这套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的稻鱼共生系统让麦克·贝茨感到和中国文化更贴近了一步:不同体系依靠互利而共生,并不一定要相互竞争。

  麦克·贝茨的家庭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家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有时会导致一些小摩擦。李雪琳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想照顾他,给他夹菜,但他觉得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吃什么,而不是别人来决定。”

  麦克·贝茨认为,比起不同点更应该关注的是共同点,“以我四十多年的从政经验,寻找共同点是最重要的交往之道。”

  此次徒步活动中,麦克·贝茨夫妇专门去了义乌“中欧班列”始发站。麦克·贝茨提到自己曾经在英国迎接过一列中欧班列,始发站就是义乌。“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是义乌?”看到义乌每层楼有五公里长的小商品市场,他一下子明白了,“就好像打开了跑车的引擎盖,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传统文化因独特的魅力在海外拥有众多粉丝,但对于新中国的故事国际社会了解的相对较少。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公共外交、民间外交重点探索的方向。

  据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介绍,对于中国,国际社会存在三类群体:第一类是对华友好的,他们愿意仔细倾听中国声音;第二类是不了解中国的,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可能对中国存在和;第三类是对华不友好的,他们的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目前我们应该争取的是第二类群体。”吴海龙说。

  “无奈的时候有人觉得是‘对牛弹琴’,但问题其实出在弹琴的人身上。”吴海龙强调,讲中国故事,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用听得懂的语言去讲他们感兴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