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切莫把教与民族风俗习惯混为一谈

※发布时间:2017-10-28 17:08:4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最近我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干部群众分不清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譬如,封斋、作乃玛孜(礼拜)原本属于伊斯兰教的功课,但有人说是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年轻人留大胡子、妇女蒙面纱,有人说是民族风俗习惯,有人说是伊斯兰教的教义,甚至有人说“不留胡须、不蒙面纱就不是穆斯林”。以上问题在社会上议论纷纷,认识也不统一,也带来了不稳定。显然,对这些问题分清,统一认识,很有必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与民族不能等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可以不同的教,例如汉族中有佛教、教、、的人,也有不的人;同一种教可以被不同的民族所,例如伊斯兰教在中国就有10个民族的群众所。因而,教不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教不同于民族风俗习惯,党和国家对教和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政策也不同。对于教,党和国家实行教政策,教的权益;对于民族风俗习惯,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是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有保持或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在教工作方面,有《教事务条例》等法规政策;在民族工作方面,有《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政策和“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的主题。

  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民族风俗习惯是由教演化而来的,一些民族风俗习惯与教交织在一起。例如,古尔邦节、肉孜节,是节日演化为民族节日。还有教上的一些教义,也演化为民族的禁忌或习俗。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究竟哪些属于教,哪些属于民族风俗习惯,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来讲,民族风俗习惯是由自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造成的,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随着地理、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的变化,民族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而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信徒的生活和生活有规范作用。对于一般伊斯兰教的人来说,封斋、做乃玛孜属于教功课,履行教功课是穆斯林的基本职责。当然,随着生活现代化、化的发展,也有很多穆斯林不再履行这些功课,有的认为只要内心就可以了。

  据维吾尔族老人讲,哈密历史上从来没有年轻人留大胡子的习俗,只有老年人留大胡子。而老年人留大胡子也只有当了爷爷才留。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历史上也没有蒙面纱的习俗,只有穿裙子的习俗。哈密教人士也讲,哈密维吾尔族所的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学派属于温和派。在伊斯兰教中,留大胡子属于“圣行”,年轻人可留可不留。同时,伊斯兰教只讲妇女要遮住羞体,而面部不属于羞体。可见,年轻人留大胡子和妇女蒙面纱既不属于哈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属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所谓“不留大胡子、不蒙面纱就不是穆斯林”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