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路线> 文章内容

【凤凰智库】山东对接落脚点:打造21世纪文化丝

※发布时间:2015-12-26 18:18:5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无论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还是从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山东都应该在“一带一”中大有可为。根据中国对“一带一”的,与山东半岛有关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欧洲的欧亚桥、中国-中亚-中东-非洲的经济走廊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

  无论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还是从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山东都应该在“一带一”中大有可为。

  作者:赵可金(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导语

  编者按:“一带一”是“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简称,贯穿欧亚,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自从两大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关讨论如火如荼,十分热烈。随着各省区市、中央部委、国有企事业单位在10月份前陆续出台对接方案,在2015年下半年可能会掀起一场“一带一”建设的,并吸引其他沿线国家竞相跟进。“一带一”正在从中国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给“一带一”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大学、智库和非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并作出若干点评。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参考。

  山东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地理十分优越。同时,山东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和蔬菜之乡,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约占全国1/5,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第三,201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426.6亿元,占中国P总量的1/9左右,实现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尤其与日韩关系十分密切,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显然,无论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还是从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山东都应该在“一带一”中大有可为。

  然而,在《推动共建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愿景与行动》中,并没有明确界定的角色,只有将山东属下的青岛和烟台作为重要的沿海港口节点城市,很多山东人对此耿耿于怀。事实上,之所以中央在《愿景与行动》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山东,主要是因为山东在“一带一”全局中的定位并不清晰,尽管宽泛地来说,山东半岛融入“一带一”可以成为“一带一”交汇的交通物流枢纽、东西双向的桥头堡、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核心区和“一带一”区域合作重要平台等多种角色,实际上所有这些角色与山东的优势相比并不突出,而且很多角色与其他省都是重叠的。在对接“一带一”过程中,需要找准定位,优势,彰显特色,走一条与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对接道。

  需要确立梯次推进的“三环战略”

  在提交给国务院的对接方案中,山东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强调,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促进沿海城市和港口紧密互联、沿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布局园区和项目,加快构建“一线、六廊展开,双核带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核心还是山东“两区一圈一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扩大版,所着眼的格局还是山东半岛。诚然,这种安排也不能说不对,最主要的问题在仍然没有摆脱地方视野,对“一带一”的大格局还把握不够,自身定位还并不清晰,特色和优势也没有突出。

  事实上,从国家对“一带一”的宏观视野来看,对接“一带一”需要确立梯次推进的“三环战略”,通过对接京津冀协同战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通过在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先行先试融入大东亚,通过海陆统筹的互联互通接通欧亚桥,进而实现山东发展与中国发展、区域发展和全球发展的共同发展,打通山东通往世界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接京津冀、经略环渤海。

  与“一带一”战略一样,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中央确立的重要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并非仅仅是、天津和的事情,也会影响、山西、辽宁、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对于环渤海经济圈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山东半岛地处京津冀的外围,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右翼门户和发展前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外的必经之地。传统上,山东半岛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列入华东六省一市的最北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时更多受到当时的中央华东局以及整个华东片统筹考虑的影响。以来,试验区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梯次推进,山东半岛并没有获得向广东兴办经济特区、上海开发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支持和政策优惠,当华东地区呈现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后,山东与整个华东地区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联系日益松弛,呈现为山东半岛自成体系的格局。

  环渤海经济圈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成长,山东半岛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华东六省一市的经济布局,而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前锋。因此,未来山东经济发展应当放弃传统的“南下”线,确立“北上”线,与环渤海省区市一起抱圈取暖,共同打造中国经济的北方引擎。因此,山东对接“一带一”首要的是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成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领头雁。2015年9月,《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获国务院批复,强调环渤海地区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三大区域板块组成,努力把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引擎、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面向亚太地区的全方位合作门户。根据这一规划,作为山东半岛经济最活跃的胶东半岛要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争取国家战略支持,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腾飞。而作为山东半岛落后地区的鲁西北地区要积极参与首都经济圈建设,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为本地发展寻找更多发展空间,这对于补齐短板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是建立试验区,融入大东亚。

  从地理上来看,山东半岛毗邻朝鲜半岛,与日本群岛隔海相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4月1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P总量77.3万亿美元,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6万亿美元,超过了欧盟,占世界的20.9%、亚洲的70%,占东亚P的90%。山东半岛对接“一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融入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成为中日韩合作的实验区。尽管目前中日关系、韩日关系存在一些困难,但正因为如此,山东半岛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山东的国际化进程中,尽管与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了经贸关系,但是,韩国、日本、美国、欧盟、东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占有绝对比例,目前山东每年对韩进出口达2016.8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韩国通过了《中韩贸易协定》,根据,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中韩两国之间贸易几乎跨入“零关税时代”。随着中韩贸易协定的实施,中日韩合作也会加速,而山东半岛与韩日密切的经济联系将极大地推动山东半岛经济的发展。因此,山东对接“一带一”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接中韩贸易试验区,加强中日韩地方间的合作,深化各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在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充当的角色,一方面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另一方面也推动中日韩国家层面的区域合作进程。

  三是推动大连通,打通桥。

  在融入大东亚的过程中,山东半岛会借助中日韩合作的政策优势居于东亚地区的前列,这为山东与更大范围的国际互联互通创造了条件。作为重要的谈判方,日本已经加入了TPP,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经济规模占到全球40%。韩国与美国和欧洲也都签订了贸易协议,山东半岛与韩日合作的先行先试有助于为山东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创造条件,也为山东对接“一带一”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根据中国对“一带一”的,与山东半岛有关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欧洲的欧亚桥、中国-中亚-中东-非洲的经济走廊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从地理上来说,山东半岛内联环渤海经济圈,外通中日韩区域合作,处于海洋经济和经济的交汇地带,统筹东、打通陆海的桥离不开山东半岛的参与。尤其是对鲁西南和滨海地区来说,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山东半岛对接“一带一”,最关键是推动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与丝绸之经济带规划对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规划对接,在基础设施、贸易合作、金融服务以及人员交流上推动互联互通,打通山东半岛与亚洲、欧洲和非洲以及南太地区的联系,将山东半岛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

  把文化交流作为主线是山东对接“一带一”的优势

  在山东半岛对接“一带一”的“三环战略”中,最主要的战略资产是齐鲁文化,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山东最强大的软实力,它将是连接“三环战略”的粘合剂。在对接“一带一”的过程中,山东可以通过建设连接三环战略的人文联系,构建起一条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并通过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内可以激励齐鲁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外可以谋求齐鲁文化走出去,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助力。

  反观历史,山东与世界的联系最主要的还是人文互动。山东与外国的联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文登一带沿海就与朝鲜全罗道等通过辽东半岛与国外交往。最早见诸文字的山东对外联系大概在春秋时期。《尔雅》中载有:“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 在先秦时期,山东半岛就是中国与朝鲜、日本海通线的必经之地,山东方士徐福率数千人东渡日本,就是早期交往的重要。此后,中外使臣交往都走这条线,山东登、莱二州的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位于黄海之滨的密州板桥镇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形成了一条繁忙的航运线。直到7世纪以后,中日之间才开辟了通往宁波的海通线。同时,山东是汉代以后“丝绸之”的东部源头,青州作为山东最大的丝绸产地,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经长安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来自中亚、西亚等地的外商络绎不绝,他们设店列铺,贩卖转运,有的还长期定居。此种繁华的中外交流刺激了社会文化交往,登州开元寺、法华寺,青州龙兴寺,齐州灵岩寺,洛阳白马寺,成为朝鲜、日本遣唐使团和僧人们必经线。

  齐鲁文化

  从文化上来说,山东齐鲁又称海岱文化,是古代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齐文化源自东夷文化,经姜太公“因其俗,简其理”而转变为齐文化,富有商业,崇尚功利,轻伦理,文化,注重实用。相比之下,鲁文化继承重农抑商的周文化,尊重传统,因循守旧,重伦理,不思变通。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推动,齐鲁文化融合,共同构成了山东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之大端。自齐鲁文化定鼎,山东即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之重要门户,文化成为山东对外交往的中轴,形成了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啤酒节、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国际陶瓷玻璃艺术节等文化节庆品牌,“好客山东欢迎您”成为山东对外交往的口号,也成为山东对外交往的一种核心,注重将富有齐鲁文化底蕴的节庆活动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山东是文化大省,礼仪之邦,崇文重礼是山东的核心,也为山东对接“一带一”嵌入了鲜明特色。以来,作为沿海地带,在开展对外交往过程中,重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全国较早提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省份,提出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全国、世界。诚如委姜异康所言,“要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工作,像重视物质文明建设那样重视文明建设,像重视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重视做强文化软实力。”在开展对外交往之前,山东将开发文化资源作为首要工作。大兵未动,文化先行。以来,山东辖区内的各个城市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一些城市甚至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几乎在每个城市都拥有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比如国际风筝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泰安国际登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众多文化品牌。青岛和济宁是齐鲁文化的标志性城市,文化构成了两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更形成了其城市外交的名片。无论是在经贸交往和招商引资上,还是在旅游促进和推动文化世界上,山东都把文化交流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这也是今后对接“一带一”的优势所在。

  山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此外,从经济性质而言,山东经济规模比较大,国民经济自成体系,且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接近60%,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比例较高,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山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比较重,在参与“一带一”时犹如背着很重的包袱跳舞,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进而波及中国发展全局。同时,山东作为文化大省,齐鲁文化也更多是传统文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既是山东发展的财富,也是山东发展的包袱,山东人崇文重礼,规矩比较多,在山东头的文化积淀使得山东人保守、固执、思想容易,如果不能实现文化领域的吐故纳新,也将长期着山东发展的手脚。因此,山东经济结构的实际也要求在对接“一带一”时走以文化为中轴的道,大力建设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在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实现山东文化革新,将山东发展放在更先进的文化基础上,服务于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

  打造21世纪文化丝需在三方面努力

  根据《愿景与行动》,“一带一”是一条互信、经济合作和人文包容之,文化是“一带一”的重要维度。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突出代表,山东对接“一带一”的优势和特色在文化,重点和关键也在文化,打造21世纪文化丝是山东对接“一带一”最重要的内容。要以文化为中轴,以文化对话创造合作机会,以人文交流促进各方面合作,以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事业等领域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为提升经贸合作关系奠定基础,这是山东对接“一带一”的必由之。具体来说,山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建设中华文化,走一条创新对接之。

  “一带一”沿线国家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随着“一带一”合作的深入,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将直接决定着彼此合作的信任和深度,巩固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中国对“一带一”的号召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和子思子为代表的文化在山东有着深厚的底蕴。要对接“一带一”,山东应首先着力建设中华文化区,传承、挖掘和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各地市建立若干中华文化,并形成中国文化标志城网络。同时,要汇聚国内外学术资源,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研发,推动中华文化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不断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尤其是结合中国发展实践和经验,以文化创新驱动各方面的创新,走一条创新对接之。

  二是建设海洋文化,发展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增长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是海洋大省,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近海海域17万多平方公里,有299个岛屿。山东半岛拥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尤其是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其海洋文化继承了齐文化,自西周时期就临海而居,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色。进入21世纪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被定位为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为对接“一带一”奠定了的基础。今后,山东半岛要推动“蓝色经济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的深层对接,陆海统筹,大力加强港口、机场、铁、公、信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山东半岛作为中外交通枢纽的服务能力,带动山东半岛实现蓝色跨越。2014年6月国务院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根据新区规划,山东半岛将重点打造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推进与“一带一”沿线国家在港口建设与海洋航运、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海洋生态、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科技与人才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使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青岛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进一步支撑整个山东半岛发展成为与海外互联互通的“蓝色经济区”,将山东建设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为“一带一”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三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

  建设中华文化和传承,建设海洋文化,都是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打基础。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通,既是“一带一”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目标,也是推动经贸投资合作长久和成功的重要保障。山东半岛对接“一带一”要把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放到突出,以文化交流带动各方面交流,创造更多合作机会。要深入挖掘以文化为代表的齐鲁传统文化精髓,从人类发展高度,以创新思维讲好“思想”和“山东故事”。宣传山东文化要少一些色彩,少一些烙印,多一些民间交流,多一些认知。要把文化“走出去”与文化“引进来”紧密结合,办好务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齐鲁文化国际化,推动山东参与“一带一”建设见实效。要整合山东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合作吸引跨境客源,合作开发旅游精品线和旅游产品,把山东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要拓宽民间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通过互访、青年交往、学术往来、文化交流、经贸活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沿线国家地方间和民间的友好交往。

  总之,作为沿海经济文化强省,山东对接“一带一”要突出以文化为中轴,以文化创新带动对接创新和各方面的创新,推动建设文化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深化与“一带一”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贸易合作、产业投资合作、能源资源合作、海洋领域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其他省份合作,打造21世纪文化丝,为山东转型升级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服务。这是山东对接“一带一”的根本落脚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