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英国美食> 文章内容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7-11-5 21:35:2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我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至少是绝大多数,在《三体Ⅲ》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我们的确是不敢搞科幻了。

  森林,猜疑链,技术爆炸……《三体2》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们对《三体3》的期待推到了顶峰,结果没让我们失望,第一个收到书稿的编辑姚海军表示--

  尤其是那饱含深意,精妙绝伦的三个隐喻童话,直到现在还被人不断拿出来讨论解读。这里的链接是三个童话的内容:

  中国的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法兰克福书展的海报上这样介绍刘慈欣。《2001太空漫游》是阿瑟·克拉克广为人知的作品,他被称为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

  2011年,雷军向人推荐最多的一本书就是《三体》,加入讨论的还包括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如果不熟读《三体》,几乎无法参加那几年的互联网大会,因为那里充满了刘慈欣创造的名词:社会学、森林、思想钢印、猜疑链、降维……《三体》几乎成了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圣经。

  《三体》这么红,其实刘慈欣本人没什么太大波澜,对他而言,这种火爆,只是赶巧了,第三部出版时,正值微博全盛,那么作为话题,,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也不是不可能。

  大刘这么说,不是故作镇定,而是真的平常心,这么多年,他的普通工程师人设不倒,即使是红透半边天的现在,也依然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宅男。

  在刘慈欣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他说起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出席雨果的颁礼(以下部分摘自《人物》)--

  8月份的雨果颁礼,刘慈欣给组委会发了封邮件,问人家,是不是一定要过来参加?对方的答复是:不一定,照您的意愿来。

  几方面一合计,刘慈欣决定不去了。8月23号《三体》被宣布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最佳长篇小说时,这个地球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人,正在他生活的小城阳泉一条泥泞的上开车。

  《科幻世界》的编辑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听了挺平静--对于得,也对于没去现场这事。几个小时后,平静被打破了。

  他上网,看到颁礼上《三体》获的消息是由美国航天局宇航员Kjell Lindgren从漂浮在地球之外350万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里用视频连线宣布的,他坐在电脑前,「说不后悔那是假的」。

  对于科幻界如此重大的项,大刘居然心大到选择了不出席,这事儿谁听都会惊奇,但如果你回头看他走过的,又会发现,没什么好惊讶的。因为他甚至连自己的科幻之,都走得断断续续的。

  刘慈欣的第一部作品是于1985年创作的《坍缩》,而后,除了《微观尽头》,他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进行什么科幻创作。

  其实线年以后,日子仿佛过的飞快,一转眼就是7、8年,1994年,刘慈欣结婚了,小日子滋润幸福,生活也愈加稳定,看看自己似乎也不缺什么了,家庭幸福工作安稳,满足之余,他终于想起了自己的追求,1997年,刘慈欣又重新拿起了笔,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因为时隔太久,写完小说的刘慈欣居然不知道该投给谁,毕竟十年时光过去,曾经的平台已经发生了巨变。

  最终,1999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发表了他的座《鲸歌》,这是他在1979年开始科幻创作以后,时隔20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很多人问大刘,为什么对自己的创作,这么不上心,大刘表示,自己就是个爱科幻的普通人,写科幻就是爱好,不为出名不为牟利,当然是以自己的个人生活为主。

  大刘总说自己不懂文学,一般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都会强调自己出身于正统的科幻迷,和文学没什么关系。

  只能说,刘慈欣的阅读都是有针对性的,相对喜欢深沉的作家,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博尔赫斯……甚至他最爱的《1984》,他也认为那是科幻小说。

  刘慈欣急迫的想要创作给人思考的文字,是比文学更宽阔的领域,不仅仅是炫目的文字而已,那是一整个新的世界,那就是科幻。

  甚至有一年在华语星云上,他还编过一个剧本,虚构了一个把科幻天天挂在嘴上的年轻人,并轻微地了他。

  他的低调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刘说过,自己有着常年在大型国企的惯性思维,在这里,出错可以被,却不能一个人的狂妄,幼稚,和不成熟。

  虽然刘慈欣一直在各大采访中强调自己是个没故事的人,但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故事。

  刘慈欣1963年出生,三年后,在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因为某个动荡被下放到山西阳泉,成为一名煤炭旷工。关于这件事,因为在那个时代太普遍了,所以没什么可说的。

  跟随爸爸在煤矿的日子,被大刘写进了科幻小说《地火》中,《地火》主人公的名字叫,只比刘慈欣少一个字。他在小说中写道:

  那段下放的日子,分明真切的留在刘慈欣的记忆里,所以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吗?《三体》小说中,因为这场运动,整个都,这样也是内心毫无波澜吗?

  无论大刘再怎么,当时他们被下放的山西阳泉,都是“武斗”的重灾区,着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

  父母担心刘慈欣的成长留下阴影,一度把他送回了河南农村老家,在那里,有一个夜晚让大刘记忆深刻--“那一年我七岁。”这段回忆被大刘记录在了《三体2》英文版的后记当中,那是一个暖和的春夜,大刘和全村人一起在池塘边仰望星空,看到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东方红一号。

  从那一刻起,大刘爱上了科幻,开始地寻找科学书籍,反复研读,想象着光线万公里的速度穿越寒冷寂静的太空,用想象把握那令人战栗的广漠和深远,他感到被一种巨大的恐惧和所压倒,“甚至体会到了一种吸毒般的快乐”。

  刘慈欣的经历都被刻画在自己的文字里,《赡养》中,那位文明的老人被分配到中国农村赡养,农民们对科技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乡村教师》中,寄宿的孩子们开学时背着米或面,娶不起老婆,每天喝酒赌钱等待救济、目光呆滞的农民们……

  大刘说自己很羡慕《量子力学史话》的作者曹天元,那位神秘的作者除了名字什么也没,牢牢地躲在书背后。

  但出名之后的纷纷扰扰,居然都被刘慈欣处理得井井有条,或许,这就是一个理工男最智慧的平衡之道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