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让人文情怀温暖医与患

※发布时间:2016-11-8 0:57:5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有个患者中风后吞咽困难,家属觉得老人用鼻饲管难过,非要拔掉,医生护士多次解释都没用,结果吃东西时呛到,感染了肺炎。”因沟通无效让治疗成本提高,这对医患双方都是种情感打击。焦素芹无奈,这种状况只能用更耐心的倾听、更努力的宣教来弥补。

  这种落差,徐南伟也深有体会,他能体谅患者得病的焦虑感,用倾听来安抚他们。“我有个很有趣的病人,他是一位患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70岁老人,第一次来门诊,写了满满一页的治疗方案,也很专业,问得特别详细。我为了照顾后面的患者,就给他留了电话。后来他打了近2个小时,有些话题其实是在不断重复。”

  这位老人对疾病很焦虑,他想通过手术把侧弯的脊椎弄直,但徐南伟认为他的身体并不能承受这样的手术,在不断沟通中终于说服了老人,做了微创手术对压迫神经的骨刺进行了处理。最终结果老人很满意,他也终于明白了医生不是逃避手术风险,而是给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人们对医学有一个误区,觉得什么病都是能治好的,事实上医学研究越深入,疾病越复杂,很多疾病医生无力回天。”顾中秋说,有些患者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晚期,虽然积极进行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是无形中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他们很可能在治疗过程中离世,既没有把后事交代好,也会让没做好心理准备的亲人备受打击。“这时治愈不再是医生的目标,减轻患者痛苦才是医生更应该做的。”

  顾中秋说,临终患者处于半饥饿半脱水的状态,体内的内啡肽分泌,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个时候很多治疗如输液会破坏这种愉悦感。“这时我会劝家属不要再做所谓的积极治疗,而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痛苦,给生者死前最后的尊严,让他们安详离去。通过良好的沟通,家属基本上都能理解。”

  陪伴家人走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不仅让患者死得有尊严,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心灵上的慰藉。

  关爱医者

  共建和谐温暖的健康家园

  医学是一种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优秀的行医者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共情能力,他们是被疾病包围的健康人,身在其中又不得不保持局外人的冷静和局内人的悲悯。作为生死的职业摆渡人,他们的内心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们的内心也需要修复。

  在徐南伟内心,有一份遗憾成为了他使命感的驱动力。“我曾经给一个颈椎病患者做了手术,术后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硬化症,2年后学术上才确认这叫‘脊髓侧束硬化’,还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多年后,这位患者离去,家属抱怨是开刀引起的,虽然我知道这并非是医疗事故,但内心依旧充满遗憾。每每想起,这都是心里的刺,鞭策我要始终保持在医技上的进步。”

  伤痛不仅来自这种医学上的不可控,还有每天面对生死冲击的无力感。德安医院神经康复科护士朱丽娟说,自1998年进入德安医院她就被分在老年科,在与老人的朝夕相处中,了解他们的人生、家庭、性格和爱好,感情越来越深。“年轻的时候我很难接受死亡,照顾比较多的老人离去,我都会流泪。年岁渐长后,能理性冷静面对生死。面对工作压力和患者的不理解,我也只能内耗,靠看书、看喜剧来转化心境。”

  对于神经康复科副护士长张艳而言,更大的痛苦来自为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想要做一个好护士,基本上是无法把身心投入到家庭中。我对孩子尤其亏欠,她十岁生日那天,全家举行了比较隆重的生日宴,我那天值班忙得晕头转向,过了饭点才猛然想起,急忙赶到酒店,发现全家都在等,却没有催我,心里真是……孩子平时很懂事,知道我工作辛苦,从不打扰。可越是如此我越内疚……”

  几乎和每个医务人员聊天,让他们抱有歉意都是家庭。朱丽娟说,她累到回家什么都不想说,对待病人有求必应,对待丈夫却不够宽容;顾中秋说,因患者和医院要求急会诊的电话,晚上手机铃声经常吵得全家都休息不好;徐南伟的门诊通常是二院阳湖院区门诊三楼最晚熄灯的那间,打电话说不能回家吃饭,妻子早已习惯。书籍中的哲学思想,运动里的身体放松,是他们抚慰自己内心的共同方式。

  如何让医护人员感受到人文关怀,我市也在努力摸索中。

  市卫计委制订专门方案,通过建立困难职工互助保障机制,组建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心理健康服务站等,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市一院自2005年至今,始终坚持邀请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国学家钱世明、社会学家李银河、《辞海》编撰金文明、人文学者王礼贤等,举办人文学术报告。院方认为,这些人文讲座也许没有即学即用的功利性功能,却有“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市二院成立职工心理卫生工作站,组建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者服务队,为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市儿童医院本着架设职工和子女心灵沟通金桥的原则,组织职工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职工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止一位患者表达了改善医患关系的渴望。他们说,如果医生得不到尊重和保护,谁来给病人看病?患者离不开医生,更离不开好医生。

  每一点进步都令人欣慰,每一项探索都充满希冀,让越来越浓烈的人文情怀,温暖着医与患,呵护我们共有的健康家园。

  赵霅煜肖云杜蘅德宣/文陈暐/摄

  父亲将6岁儿子绘画作品神还原看看谁的脑洞更大

  母狮赶苍蝇露出滑稽表情引人发笑

  逼真至极!这样的“恐怖蛋糕”你敢吃吗?

  探秘俄罗斯贵金属冶炼厂真金白银晃眼

  奥地利传奇摄影师镜头中的50年代摩登城市之光

  一名叙利亚孩子的社交照片

  暖心!4岁女孩与82岁老人的忘年之交

  惊呆!相恋结婚9年后我的丈夫变成了我的妻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