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学考研(干货):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一

※发布时间:2017-12-16 14:52:2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指定参考教材发生变动,《经济学》由原来的高鸿业版本换成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同学们的复习策略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下面凯程陈老师为大家总结了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供2018考研学子使用。

  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含义:1.地域概念;2.市场价值概念;3.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概念;4.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而非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名义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P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所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缺点:资料较难搜集,需要对未在市场上发生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换算,并且可能受到价格结构因素的影响。另外,P平减指数倾向于低估生活成本的增加。

  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指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同一篮子产品与服务在某个基年的价格的比值,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优点: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缺点: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此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另外,CPI是拉氏指数倾向于高估生活费用的上升,这是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有机会用不太昂贵的产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产品。

  是指一个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P缺口。

  指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和消费减少的经济效应,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程度。

  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进而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货币,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挤占效应并不明显;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支出只能完全挤占私人支出。

  是指人们只注重货币的名义价值,而忽视了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短期内,货币对消费,投资等产生影响,例如当利率下降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资本投资。但是货币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1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2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3通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涨。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拥有价值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那么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是指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体中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地下降。通货紧缩就起本质来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另外,通货紧缩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表现为投资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

  通货紧缩的影响有:1.加重企务负担,使资源大量闲置浪费;2.形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3.市场信号失灵,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等。

  是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来表示的货币量,用表示。货币需求是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实际货币余额衡量的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实际货币余额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增加,消费者会感到更加富有,并更多地进行支出。这就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是指价格总水平的降低导致消费和投资都增加的一种经济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起来提出的。它既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实际余额效应认为: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持有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于是,一定数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增加了,而且个人的流动资产有了剩余;这样,部分增加的流动资产用来购买商品,消费增加;另一部分流动资产被借出去,这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加。这样,实际余额效应既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投资。

  费雪方程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可以表示为:r = i–。费雪方程式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由于实际利率变动或由于通货膨胀率变动。

  也称“皮鞋成本”,是形象地衡量发生通货膨胀时减少货币持有量而发生的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增加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人们为了降低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带来的损失,必然更频繁的去银行取钱——例如他们会一周两次各取100元,而不是一周一次200元。这种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就是通胀的鞋底成本,因为更经常地去银行使皮鞋磨损得更快。

  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的成本。它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但另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虽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古典经济学把宏观经济体系划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个部分,并且认为这两个部分是互不影响的,这就称为“古典二分法”。

  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变动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古典二分法失效。

  指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的无关性,即货币在经济体中的作用只是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国民收入,而不会影响投资、消费、就业和产量等实际变量,所以货币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对经济无实质影响。在长期中,货币中性成立,但是在短期中,货币非中性,货币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凯恩斯认为是短期价格刚性使得货币非中性,而货币学派和预期学派则认为是人们的预期错误或的干预,使得短期货币非中性。

  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例如,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由于价格并不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上涨,实际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下跌,并因此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增长。

  实际汇率有时被称为贸易条件,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表示按什么比率用一国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在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的比率,。如果实际汇率高,外国产品就相对昂贵,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如果实际汇率低,外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是一种汇率决论,实际上是一价定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它认为如果货币在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1美元和6元人民币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地货物,则1美元兑换6人民币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币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受到的有:第一,许多产品不易于交易;第二,贸易产品不总是可以替代。

  又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的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经济结构的变动等众多因素。任何把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是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性质上是属于过渡性和暂时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方。比如,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会有一些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并不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有:1技术变化,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3劳动力的不流动性。

  凯恩斯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长期性的,且通常源于劳动的需求方,因此它是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的;但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通过对劳动者工资的调整,可以引起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因而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不可能长期存在。

  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使得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的普遍地失业。

  指货币工资不能随劳动需求和供给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的现象,尤其指劳动力需求低于供给时,货币工资由于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表现出一种向下的刚性。工资刚性是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也是从供给方面对失业的一个基本解释。

  工资刚性的原因有:1.工会的存在;2.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3.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

  那些已被企业雇佣的工人,一般都想使企业保持高工资。局外人即失业者,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因为他们只有在低工资时才会被雇佣。局内人和局外人这两利益集团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一支受过特殊培训的劳动队伍,而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工人(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工人担心培训了新工人,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时的地位就降低了,因此并不愿意与企业持合作态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对新雇员实施低工资,经培训后的雇员就可能被提出高工资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由此,“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就解释了为什么存在较高失业率的情形下,企业仍给新雇员支付较高工资的现象。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得工人的生产效率更高,因此企业倾向于支付给工人比劳动力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以促使工人生产率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认为,如果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从事同种工作的工人的工资,那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前途的“好工作”,并为了保持这种好工作努力工作,这就会使得企业效率提高。

  同时,高工资刺激产生高效率,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劳动需求的下降,从而导致失业。效率工资理论也是新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的,证明其所主张的工资粘性的重要理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