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蔡美花: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型智库建设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18-3-31 2:19:47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高校智库具有学科齐全、人才聚集、国际交流广泛及体制相对灵活的优势,在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掌握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除具有重点大学智库的学术性、非营利公共性、现实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依托其地缘优势,结合区域实际,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决策为价值取向,以特色凝练方向,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国家周边安全等重大问题,能积极发挥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导向、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所汇聚的专家,其本身具有与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关的感及人文情怀,并拥有接地气、易于获取更多现实资料信息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天然”优势,能够为国家区域战略研究及地方文化的繁荣提供重要的动力与智力支持。

  但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在国内是新生事物,还没有显示出其全部的潜能。尽管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智库建设,但其建设与发展却明显滞后。如缺乏智库意识,智库报告与需求契合度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机制,缺少与智库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智库组织机构松散,人才队伍不健全、缺少领军人物;在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国内重大学术平台上话语权不够充分,缺乏高端发布平台。加强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建设、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建设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建设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的有效径。

  推进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书斋式的学术研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型智库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有些研究者习惯于孤军奋战、闭门造车;学科之间甚至学科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过于偏重基础学术研究,缺乏对焦点与热点问题的对策研究。这种观念上的狭隘性与价值取向上的弱实用性,势必造成研究方法的贫弱,进而不利于地方高校智库有序而健康地发展。还有一些高校随便给已有的研究机构贴上智库标签,搞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这种混淆专业化智库与具有少许智库功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科研机构之间区别的错误观念,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型智库发展制造了诸多障碍。因此,要快速转变目前地方高校重理论研究轻对策,重项目而轻的落后取向与惯性思维。同时,要摈弃“领导意志决定智库岗位”的意识,改变在智库建设中出现的因人设岗、随性建制、随性撤销的做法。

  协同创新是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建设的科学方法,而创新很难依靠一己之力取得成功,所以,协同攻关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没有协同的机制,创新不可能取得质的飞跃;没有创新的意识,新型高校智库就不会获得巨大发展。因此,以“协同创新”的方式高效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新型智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协同创新”可以超越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界限,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

  对地方高校而言,如何以协同的方式和创新的快速提升新型智库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寻与考量的重大问题。以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汇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优质资源,打破学科界限,将其凝聚为一个高效运作的整体。然后,协同国内其他三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整合朝鲜半岛研究领域的优质资源,打造了跨学科、多团队的研究平台。协同攻关的最终目的就是创新研究,为此,要创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和多学科交叉的协同机制。同时,要突破高校的内外壁垒,充分资本及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把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作为评判科研的重要标准。

  目前,高校的考核评价主要以论文、专著、课题、项等学术研究为主,缺少与智库相匹配的考核评价制度。有些高校甚至根据年度咨询报告数量的变动程度对智库的评价标准随时进行调整,这种随市场价格调整而改变标准的评价办法,严重挫伤了智库研究人员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建设高品质的新型智库,应对自身定位有的思考,认清自己之优势和短板是什么,拥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硬件基础。“和而不同”是打造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品牌的基本准则,不,不盲目,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急需,立足实际问题,为国家和地方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智力参考。在区域研究领域保持着持续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建设经验表明,优势学科是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深厚根基和依托。

  地方高校智库在认真分析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将国家和区域及地方的急需与自身特色、优势学科紧密结合,整合优质资源,确定主攻方向。通过纵横比较,确定个性化发展的方向,分步骤、有所侧重地拓展研究领域,逐渐形成鲜明的研究品格。

  人才是智库的重要资源,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建设好新型智库,关键在于汇聚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创新团队。首先要积极遴选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熟悉情况、掌握政策的智库领军人才。通过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专家加盟,建设优秀团队。要人才至上意识,尊重知识、尊重专家,做到引得进、留得住。探索智库团队的管理模式,建设首席专家领军的智库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引导和推动智库团队健康发展。要加强智库人才培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渠道,努力培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理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术。通过提供高端平台、合作研究和访学等方式,鼓励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参与智库建设和管理,建设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服务的人才库。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旋转门”制度,接纳不同领域的智力资源,搭建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队伍与流动化人才队伍相结合的研究团队平台。引导和支持地方高校智库年轻人才到地方和民间智库挂职、到社会组织任职、深入基层调研,畅通地方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与地方及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研究。

  影响力和话语权是社会对智库价值认可与否的标尺,是智库的立命之本。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仅在于能够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更在于通过对智库自身的宣传推介而产生的社会效应。

  其有效方式,一是要建立与国家相关机构和地方沟通对接的渠道,完善智库研究报告与对策的报送反馈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为国家与地方呈送最新的政策、研究,为各级的决策提供理论咨询与服务。同时,鼓励学者通过具有影响力的发声,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释疑解惑,引导社会,不断提高智库对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是要建立高端学术交流对话平台,提升学术话语权。加强国际,通过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开展合作,搭建国内外智库对话交流的高端平台。积极参加、举办高层智库论坛,打造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智库发布品牌。

  三是要推进与国际接轨。地方综合性大学智库可以与国外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合作建立研究,不仅借鉴其研究经验,也可以与国外大学智库及社会群体实现有效沟通,方便获得国际智库信息和研究资料。同时,围绕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发挥智库引导及公共外交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智库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是要建立智库数据平台,形成全球研究网络。智库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多元而系统的数据库,需要借助各类文献资源和数据信息的支撑。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术资源,加大投入,建设集基础信息服务、科学数据服务、研究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能够体现区域特色和研究优势的专题数据共享平台,不但为智库建设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也有助于扩大智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