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冯增俊:中国模式与二次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20 3:39:1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1年5月,中国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30位意见将聚首中山大学怀士堂,畅谈“教育与中国未来”。这是自去年以来,第二次育问题进行跨领域、跨文化的对话(回顾:“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2010年年会)。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现场报道:

  冯增俊(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授):“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积极思想家、教育家、实业结合互动,提供多样性、多视角、多思维、多层面的声音。这次论坛在继续做这种尝试。我想,如果这个论坛能持续不断地办下去,就会逐渐丰富了起来,同时,不同的思想也会在共同的下相对地聚焦起来,从不同的切入点透视中国教育问题。为了推进这种多样化,今年我们把的两位学者请了过来,他们以独特的眼光,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明年也希望能把澳门的学者请过来,把的学者也请过来。例如,反思教改第一人的大学周祝瑛教授,她写的《谁捉弄了教改?》这本书,整个岛,很有深度,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这也是本论坛的基本。非常希望这个论坛在各位的支持下,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

  “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以“反思、长远”为特征,本意就是希望赋予教育以未来视野,具有承担促进中华民族发展繁荣之未来立场,以此关注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关注中国发展问题,关注中国民族未来。有什么样的未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视野,我们把10年规划称为“中长期规划”,这与国际上的理解有很大不同。罗马俱乐部一个报告把未来分为五种未来,2-5年是直接未来,5-10年是近期未来,10-20年是中期未来,20-50年是长期未来,50年以后是远期未来。1984年美国启动制定的“2061计划”面对是76年后下一次哈雷彗星再次光临地球时世界格局下的美国发展。美国人对教育的理解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首先对国家未来的理解不同,因为教育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设计。我们既要重视现在教育怎么培养人才,更要重视未来民族对教育的要求,通过教育设计民族未来。只有明确中国未来对右眼皮跳测吉凶教育的要求,要办怎样的教育,教育与发展才能有明确的方向。

  第一,中国模式及其特征。中国模式近年讨论很多,什么是中国模式,有很多争论。有人说,中国模式就是经济发展快;有人说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中国道;还有人认为中国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大力推进经济促使经济大踏步发展,体制放后或只做轻微以求稳定,不像苏联那样首先进行大规模的。

  据我看来,中国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有三。第一个特征是经济增长迅速。例如,广东P总量2001年突破万亿元,2005年突破2万亿元,2007年突破3万亿元,现在将近5万亿元。这是中国模式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征是高度一统下的官本位体系,经济垄断性高,税收多,税赋重,结果很有钱,少数人变成大富豪而大多数人贫困,城乡差距极端悬殊。现在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很有钱,很富,不仅中国成了美国最大债主,还动辄免除其他国家大额债务,结果一些国家一有问题就来找中国,向中国借钱,给钱他们,买他们国家债券。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说的第一句话,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引来全场哄堂大笑。是啊,这么有钱,还是发展中国家?昨天披露,有一位80后的女士在买一套最贵的房子3.45亿港币,但她认为她在中国还是中等。这不,中国人多有钱啊!第三个特征是中国经济依赖的是原始资源,人多利薄的所谓人口红利、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种非智能、非效能、非体制性的经济发展体。就是说,中国模式的P增长不是靠智慧,靠管理,靠科学,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靠简单体力,甚至是,的福利和民族未来获取的。

  第二,中国模式成本与现代教育缺失。那么,这个中国模式能够走多久呢?这就要模式的成本了。即要了解中国模式的这种P增长花费的成本少还是多,科学性、可持续性等问题,照这样我们能够发展多久?给未来的子孙万代留下什么。研究表明,中国模式的成本越来越高,其困境重重,因此我们能够走多远?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第一是中国经济发展快,但是消耗的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宝贵资源。如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之低廉都不足以弥补治理污染的费用,仅就稀土为例,现界上不是没有稀土而是没有中国这种如此低廉价格的稀土。现在中国经济收入中,卖地收入最高,其次是卖资源,再次是替他国加工的出口产品(这部分收入基本上是转给外国企业的)。再加上统计问题,使P变成有劳作无财产的空头数字。如深圳龙岗海上花了近2亿元,拆也数千万,都是P但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以上广东10年经济增长近5倍,可是我们感觉到口袋的钱没有增加多少的原因之一。中国成了世界第二经济体,尽管官员津津乐道,但却是世界上最穷的第二经济体之一。有个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收入界排名日益落后,从1980年的第94位到2010年的127位。现在大拆大建,浪费现象严重,许多只有20多年的大型建筑被拆除,在经济利益下出现的各种强拆和报废等,使P成了一种“带血的P”。可见,这个模式产生的成本日益膨胀必然导致发展问题的迅速恶化,需要考虑快速发展下的并发症和后遗症问题。

  第二是一统下官本位运行体制特征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统的过多过大,税收过于厉害,造成国富民穷,缺乏发展动力,国家及个体对教育、保障等发展投入长期不足,必然造成内需,只能依靠出口。这是造成发展上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例如,经济上越发展越依赖出口,卖出价格越来越低,买入的价格越来越高,回笼外币要印更多人民币收购又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结果P高但生活质量却没有提升,赤贫人数迅速增加;社会却由于体制没有,官员握有绝对造成部分官员寻租现象普遍,贪腐严重,财富借此向某些集中。上海10家大地产商有9家是,15家工程建筑承包商除2家国企外13家是;广东12家大地产商都是,其父包括前省长等;江苏有22家大地产商、15家工程建筑承包商清一色是干部子弟,其父亲包括现职副省长、副主任、前省委副、法院院长等。不想,封建社会是世袭制,现在却变成集体世袭制。近年来中国城乡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人居狗室,狗居洋房等现象累见不鲜。特别还出现了这种骇人听闻的东西,一方面是允许和鼓励,把作为大事,总理还亲自者,另一方面是下面单位,因为有就影响政绩,有个大写着“非法一次、二次、三次”,截留、甚至者,等等。

  第三是缺乏社会共识及现代教育缺失造成的发展成本。中国特定的单一统制性文化及新中国早期特定原因使度降低,后缺乏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致使民族共识度很微弱,因此造成上下关系紧张,、贪腐现象越演越烈,得不到制约。仇官仇富蔓延,坏死,公开以权谋私时有发生,政令难以贯彻,的思维加剧。这种发展成本对未来中国的影响将会非常强烈地反应出来。总之,自然下的恶化和危机,国富民穷加剧下社会动性乏力,两极严重分化下的社会对抗,官员下引发的和社会报复,官本位体制下的民情贫困和舆情变质,社会参与匮乏和公开讨论造成社会共识很少,以及未能在社会领域中建立起科学的互动机制等,都使中国模式发展成本在加剧。

  中国模式另一不容忽视但却不为人关注的重大成本是现代教育缺失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基础性持续深远的危害。教育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设计,教育模式错位及发展滞后可能对中国带来影响比想象的都要严重。中国模式问题,如可以借用丁学良的轮子说法的话,我认为有四个轮子:出口带动、资源带动、基建带动、内需带动。中国是四轮失衡,四个轮子之中1和3大而2和4小,很难前进,翻车随时发生。即使出口带动,其中的水分众所周知,而且现在越出口,通货膨胀越厉害,今天存款准备金率又增加了0.5%。

  中国模式困境的教育分析发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方向存在着相反性。我们承担的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招标课题“广东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分析证明,就中国教育整体看,教育讲了很多年,搞了很多花样,但是教育中根本的东西没有改变。中国教育中主要的东西依然是农耕时代的,教育就是读书做官、教育就是升学率、教育就是文凭,与努力知识经济阶段的社会发展是相悖的。

  教育这种时代的模式造成了严重后果,读了书的人都从到城里,农村越来越落后,所谓高分的优秀人才都考进了公务员,科技领域很少。中国在培养世界上最多的博士,但却是世界上创新力低的国家之一。这不仅是浪费教育经费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导向。教育而动,如果不,必然是越发展与社会分离的越远,这比重新建楼造成的浪费还要大。中国人的幸福感这么差,有很多原因,但是望子成龙造成的教育激烈竞争应当是首当其冲。有些人还没怀孕就开始谋划孩子以后怎么读书,准备让小孩博人生。望子成龙造成的真是馨竹难书,骇人听闻。这里是一位父亲因儿子不读书去网吧把衣服了拖在街上打,其情其景!如果中国人都这样,那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过去西南联大在那样艰苦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大师,现在国家投入巨资办大学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有人说大学创办于国家危难时刻,“耻不如人”成就了如钱学森等一代名师,不料百年却终成美国当初想办没办成的“留学生预备学校”之梦,这难道不吗?

  中国模式的现代教育欠缺,使其成本巨大。教育就是读书做官,在官本位下读书以报考公务员热不断发酵,而追求科学发明练就创新本领却无人关注。教育就是升学率,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分数而非真正的培养新时代的人。教育就是文凭,则使教育变成一个用文凭表示的标记,为什么南方科技大学能够招生成功?正是大家慢慢觉得靠文凭这个记号越来越不行了,必须靠真才实学才可安身立命。

  中国模式的现代教育缺失,在于没有办出培养创新中国的教育,办面向未来未来的中国教育。世界著名现代化学家马利安列维认为现代化社会具有12个特征,第一个就是“未知的教育”,即现代化的社会要建立起为未来培养人的教育。中国还没有真正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建立起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现在经济追求的是P指标,与教育追求分数、升学率同出一辙。这种不讲效能、不寻求体制创新的生产体系,光靠卖资源,再怎么搞都是不能富有的。盲目追求P,把P看成是一切,那么我们的P 很可能是一种“带血的P”,常的。

  最后提出一个命题,第三,推行二次教育,创新中国模式。“一次教育”改变了世袭制,用读书来选拔人才,追求人人都有书读,普及义务教育,但是没有完成对教育的现代转型。“二次教育”要实现这种现代转型,即从文凭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发展,从选拔官员教育转向全面推动教育为产业发展服务;从追求教育适应农业经济转向教育引导现代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发展,从维持性教育转向预期性、创新型的未来教育。一次教育重视普及教育,二次教育则要转变读书应试的教育观,要把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出发点。

  第一是要发起一个推进教育思想解放运动。创建教育与社会新互动体的教育,以致力创建一个服务社会发展的育,应革除状元思维,发展面向未来的育。

  第二是要推行技能立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制定培养未来人才开辟未来产业的计划,建立以技能、技术、研发、创新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形成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是要建立为明日中国大国服务的教育体系。教育要有未来视野,按中国未来发展教育,确立以投资教育优先带动明日中国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四是创建一条以促进民族繁荣发展为教育发展总目标的新发展道。即致力于按中国目前的具体情况设计一条遵循现代教育规律的中国式二次教育方式。

  关于二次教育,在近几年的多次教育中已有一定的实践。例如广东省今年推行的140多项,就是在经济发展下积极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尝试措施。我在其他方面也有讨论。就不展开了。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