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经济发展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20-4-23 20:49:4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中国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纪念馆评论研究

  经济发展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对指导当前的经济发展仍有现实性意义。这里,运用理论抽象方法,把经济发展思想概括为六论:四化目标论;经济首位论;农业基础论;治水兴林论;科技关键论;结合统一论。

  1954年9月23日,在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上,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就不能达到目的。”①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得到了中国全党的肯定和认同,把它写入了1956年八大通过的总纲。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一方面反复强调和阐述这个目标,一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其间有三个较大的发展变化:一是关于“交通运输现代化”,包含在“工业现代化”之内,不再单独列出;二是关于“国防现代化”,经历了提出——不提——又重提的过程;三是关于“科学文化现代化”,后来表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

  1964年末到1965年初的第三届全国第一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号召。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成一个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界的前列。②这表明把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推向了更高更深更实的层次。第一,将、多次表达的国家工业化的设想纳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的第一步;第二,使国家工业化的思想更加丰富完整;第三,使四个现代化的表述更加完整准确;第四,两步走的设想,使四化建设的时间序列和阶段任务更加明确。

  与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密切相关,还提出和强调了一些重要思想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是关于建设四化和人民的根本目的的观点,即根本目的是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并且巩固国家的和安全。③二是关于四个现代化之间要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观点,即“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④这就强调了四个现代化的整体性、关联性、协调性的要求。三是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因素的观点,他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⑤这就阐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的关键性和决定性的地位。四是关于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需要国际合作的观点,1964年4月23日在会见日本关西经济访华代表团时,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又说:“要使经济技术达到现代化水平,也需要进行国际间的合作。”⑥这就把建设四化和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设想置于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性和性特征。五是关于建设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强国分两步走的观点,这就使实现四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设想,在时间上有明确的总体规划和阶段划分,体现了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特点。

  中华人民国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指出,“现在,全国的工作已经开始从军事方面转向经济方面”⑦。“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⑧。1952年8月,主持起草《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草案”提出了“全党的领导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方面。”⑨1954年9月23日,在全国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居于首要的地位。”⑩他还说:“国家面貌的改变要从经济面貌改变做起。”11的这个思想在脑海中是很牢固的,贯穿他的一生。12即使在“”中的种种冲击下,应付各种复杂局势,仍然抓,促生产,他说:“经济基础不乱,局面还能维持,经济基础一乱,局面就没法了。”13

  还指出:“经济建设要有四个观念,整体观念、重点观念、先后观念、全局观念,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综合平衡,全面安排。”在1956年八大代表大会上,他特别强调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地发展。”15

  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949年7月,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要恢复生产,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讲到新中国经济的六种关系时,首先就讲到了城乡关系,指出:“今天我们确定了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的方针”,同时指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或忽视乡村这个广大的农业基础。”并反复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广大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是不可能的”,不能忽视农业和乡村,“谁忽视了农民和农业,谁就要犯错误”。“目前的任务首先要恢复农业生产,然后再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城市离不开乡村而且要依靠乡村,工业离不开农业而且要以农业为基础”,“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⑩当时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至少有四点根据。第一,从我国国民经济的构成来说,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现代工业占10%左右,乡村比重大,城市比重小,农业不能不占基础地位;第二,从我国农业同工业和其他产业关系来说,在生产的原料来源,产品的销售市场,资金的积累渠道等方面,农业不能不占基础地位;第三,从我国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解决人民生活来说,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吃饭、穿衣问题,我国人口多,粮食需要量大,应当主要靠自己生产,农业不能不占基础地位;第四,从我国当时出口的品种结构来说,出口六种东西,其中有粮食、油菜籽、牲畜、小麦、经济作物,五种是农产品,农业不能不占基础地位。

  在的以农业为基础思想的演进和发展中,还丰富了这样两个重要思想观点。第一,粮食生产的重要性。1956年9月在“八大”上阐述《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若干问题》时,他强调:“粮食是活跃人民生活和发展整个农业经济的基础。”17他经常提醒人们,我国人口多,粮食需要量大,主要应当靠自己生产,有时进口一些粮食,只能是临时调剂,如果我们在粮食生产上出了大问题,世界上哪个国家都不了我们的需要。第二,农业对工业的重要性,他讲过五个方面:工业人口要吃饭,要看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商品粮;农村是劳动力的源泉,要看农业能为工业提供多少劳动力;要看农业能为工业提供多少原料;农村是一个市场,这个市场的大小,要看农业的发展程度,有多少购买力;中国面积广大,交通落后,要看农村能够提供多少运输力。18这就进一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对工业的基础性地位。

  经过“”的挫折,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农业问题越加重要,也更重视农业和粮食问题。从1960年6月至1962年9月两年零四个月时间里,除了对农业、粮食工作的宏观指导外,直接约人来谈粮食问题就达115次之多。19他精心策划、运筹帷幄、辛勤操劳,使我们顺利渡过。

  在60年代,恩来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国际国内的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农业都还没有过关,还不能达到自给自足;要研究如何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美国的农业过了关,它是先解决农业问题再解决工业问题的;我们吸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加上,又真正认识了农业的重要性,是可以很快赶上去的;要重视农业科学发展规划、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学家,把农业搞好;领导同志都要来学习农业知识,关心农业发展,把农业搞好;国防、备战和大小“三线”的建设项目定了,千万不要忽视了农业;要抓紧、抓快、抓狠,要全民办农业,县、都要抓农业,每一个季节都不能耽误。

  还在1949年建国之初,就在一次政务会上说:“战争全面胜利以后,准备大兴水利。”同年11月,在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代表时,鼓励他们用大禹治水的,为人民除害。1950年8月24日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说,配合土改,我们要着手做几件工作,第一件工作是“兴修水利”。他指出:“我们不能只求治标,一定要治本,要把几条主要河流,如淮河、汉水、黄河、长江等修治好”,“我们今天必须用大力来治水”。20

  在担任国总理26年期间,为治理祖国大江大河费尽了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代前期,他抓治理淮河,领导了兴修荆江分洪工程、水库、引黄济卫工程,初步解决了淮河、长江、永定河流域的燃眉之急。50年代后期,他领导研究了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坝址、三门峡设计方针的修改和施工方案、密云水库坝址和设计方案等重大水利设施的决策。60年代,他领导制定了三门峡工程的、海河治理和北方抗旱等重大决策方案。70年代,他为葛洲坝工程的修建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了长江第一坝的胜利建成。21他的足迹,遍及我国的江河,每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方针任务,每一条大江大河的治理,都是亲自主持审定。221972年他曾说:20年来,我关心两件事,一个,一个水利。23

  关于治水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要逐步摸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不断解决矛盾。第二,要从全局出发,利和弊两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抓住主要矛盾,主次分明。第三,水利工作首先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要为生产办水利,不是为水利而水利。第四,要把治水工作从防洪防汛、减少灾害提高到保持水土、发展水利,达到用水的目的。第五,治理时要治标治本相结合,以治标辅助治本。第六,要综合利用、整体规划,要正确处理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展、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的七种关系。第七,大型治水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十分安全可靠,认真讨论论证,允许争论。第八,治水要多到现场去,调查研究,重视来自基层的检验。

  林业建设,也是非常关心的重要事业。1961年4月,陪同缅甸总理吴努到云南西双版纳视察,对当地负责人说:“这里是富饶美丽之乡,如果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我们人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后代会骂我们。”“一定要研究这个问题,要解决好合理开垦,自然资源,好大自然。要民的功臣,可不要做历史的罪人。”1962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约林业部负责人谈话,指出:“采伐是有条件的,再不能自然,我们要慎重,林区开荒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自然规律什么都做不成。”24同一次会议上,指出:“林业的经营一定要越伐越多,越多越伐,青山常在,永续作业。”25从60年代初起针对林业生产中重采伐、轻育林的错误做法多次指出:长此下去,林业生产在几十年后要出现生产中断的,我们将会犯“吃祖饭、造子孙孽”的历史错误。26

  关于林业发展建设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包括:第一,关于林业发展建设,森林资源,生态平衡的极端重要性的思想观点。第二,关于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27第三,关于要尊重自然规律,采伐和开荒不能盲目无条件地自然资源的思想观点。第四,关于林业工作要面向全国,依靠全党全民,要两条腿走,造林也要两条腿走,要依靠六亿农民的思想观点。第五,关于国营与群众营林,重点放在群众;伐木与育林,重点放在育林,前方与后方,重点放在前方的思想观点。第六,关于林业过去只注重林区采伐,主要任务还是造林的思想观点。第七,关于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总得到21世纪的思想观点。第八,关于防止森林火灾和努力研究解决灭火问题的要求。第九,关干我国要搞个《森林法》,由国务院颁布施行的设想。所有这些,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林业发展、林业振兴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曾指出:“科学是关系我们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并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28这两段话,阐明了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地位。

  新中国建立不到一年,1950年8月在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作了《建设与团结》的讲线讲话充分阐述了自然科学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说:“总起来说,各种建设从恢复、整顿和调查开始,已经看出现有的专家是不够的。”“感到我国的科学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在愈接触各种事实,愈使我们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301956年1月他在《关于知识问题的报告》中特别指出:“目前我们在社会科学方面分配的力量比在自然科学方面分配的力量,按照我们国家的需要来说,更加薄弱得不相称。”31

  在关于科学技术和知识问题的报告、讲话中,不仅强调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重要地位,而且阐述了一系列有利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成长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32例如,关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的观点;关于在新社会,科学家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广大的天地,科技界人士要增加主人翁责任感,接受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观点;关于凡是为新中国努力服务的科学家,不管出身,都是朋友,都应该团结,对他们都要尊重的观点;关于为着适应国家建设的急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知识队伍必须在数量上加以扩大,在业务水平上加以提高的观点;关于希望现有的科学家能培养出更多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让他们一道前进,中国的科学事业才有前途的观点;关于科学研究和科研人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关于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任务和学科的关系,认真实现领导、专家和群众的三结合,以及科学研究机关、学校和生产部门的紧密协作的观点;关于为了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规划,我们必须为发展科学研究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适当改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条件和工作的观点;关于为了发展科学技术,必须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近期具体计划的观点;关于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长远目标,需要设法打开子从国家引进技术的观点;33关于学习外国技术必须同独创相结合,采用新技术必须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运动相结合的观点;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观点。

  被国际、国内的人们推崇为“运用的大师”。经济发展思想及其形成,在思想观点和理论方法上,独具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正确处理与经济发展思想密切相关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高超、巧妙地把它们结合统一起来。

  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家,他是国家的总理,国家的高层领导者和管理者。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也与一般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有很大不同,这就是它的强烈的实践性特色。必须面对、回答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切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首先来自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作出思想理论上的判断和回答,并且应用这些思想理论直接去指导实践,解决实践问题,并使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经过实践验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

  我国的领导体制决定了必须遵循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模式来领导、组织、管理国家和工作。作为国家总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分工,负责地为党、国家和人民工作。在这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思考,从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经济发展思想、思、理论、观点。作为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一名,他对于事关全党、全国和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性的思想、思、理论、观点,又必须事先或事后征得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讨论、修改和认同,在这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思想又集中了党和国家领导其他和这个集体的智慧。

  经济发展思想,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这主要体现在遵循规律和尊重国情的特点上。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和思想形成中非常尊重客观规律。例如在治理黄黄菊秘书河时要求“我们要逐步摸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同时他特别注意尊重国情,适应国情,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提出观点。一个思想、思、观点、决策的形成,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注意听取基层意见,注重听取不同意见,因而更符合实际,更有可操作性。这些,既反映在他的经济发展思想形成过程中,又反映在他的经济发展思想的实践过程中。

  经济发展思想中,特别重视协调多种关系,搞好综合平衡。例如,特别注意各种规划的制定,特别注意多种关系的正确协调和处理,特别强调经济的综合平衡工作,等等。同时,特别注重突出重点问题。例如,特别强调经济工作的首位、中心、重点地位;特别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把突出重点与综合平衡巧妙地结合统一于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之中。

  经济发展思想,既有极其丰富的宏观决策性的内容,如本文所讲的六论,都是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思想;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指导微观工作的思想内容,例如对西双版纳森林发展和生态的重要思想观点。后者虽然是区域性的局部问题,但它独特的森林植物、动物、生物资源和生态平衡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因此这一局部问题也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同时对于这一局部问题的指导思想,可以由局部到全局,由微观到宏观,反射到全国,指导全国的林业发展。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上,把生产力的原本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新兴因素(科学技术、现代教育、生产信息、生产管理)都给予充分重视,使生产力的多种因素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例如,在对农、轻、重各种产业,劳动者数量、素质、森林、水域,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特别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性的作用,现代教育的先导性作用。

  要使经济落后的中国变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显然应该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但同时,也特别重视资源、和生态平衡以及计划生育和人口发展问题。这些,我们可以从本文及《选集》下卷等著作文献中看到充分论述。当前,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经济、、人口的协调发展。可见,对于经济、、人口发展相互关系所给予的关注,是有深远意义的。

  开国总理,不仅非常重视经济建设,而且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在提出四个现代化时,曾一度将“科学文化的现代化”作为一化提出来,在后来发展变化中,虽然再没有提文化的现代化,但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从言论和行动上都常明显和突出的。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我国文化建设及整个文明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诚然,经济发展思想,也是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发展过程;由于受当时某些全局性错误倾向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实践和观点上,也出现过某些偏差;由于受当时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局限,经济发展的某些思想观点,还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但这些并不影响经济发展思想的。经济发展思想将与世。

  ①、②、③、④、⑤、⑦、⑧、14、16、20、25、26、27、28、29、30、31、32《选集》下卷,第132页、第439页、第132页、第412页、第412页、第2页、第4页、第439页、第8—10页、第24页、第528页、第529页、第528页、第181和412页、第21页、第21和26页、第184页、第21—30和180和412—416页。沟槽管件https://www.china.cn/p4p/5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