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廖景平:中国植物园管理及保育的差距与挑战 中国绿发会“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培训班”专

※发布时间:2020-10-27 23:38:3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20年度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于10月11日在沈阳市植物园(沈阳世博园)顺利召开,并于13日落幕。会议期间,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作为年会的主办方之一,同时举办了以“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为主题的培训班,分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潘伯荣、市公园管理中心原总工程师李炜民、世界植物园联盟(BGCI)中国办公室执行主任文香英和“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进行培训班课程讲授。

  在正式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培训班特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执行主任廖景平,结合其对我国植物园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中国植物园在管理及保育方面存在的差距与挑战”为主题做开讲报告,使与会们对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的背景和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

  廖景平主任首先介绍了国际植物园的历史发展变迁,指出如今世界植物园处于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对历史传承的结果。而我国的植物园由早期的4类32个经历了三次发展高峰发展到如今的162个,总面积达102,007.2hm2,其中热带32个,带68个,温带62个,但在高原寒带和极地寒带还是空白。他认为,根据近年对青海等地的考察,中国植物园体系亟待补上这两地特殊生境的空白。

  基于对全国抽样的35个植物园的活植物收集现状分析显示,我国植物园的活植物登录号已达387,749号,种数是24,534种,覆盖3927个属,344个科。而植物园迁地保育的这些中,本土种数为14,897种,仅占我国本土植物总数的41.6%;国家重点野生植物994种,占51.53%(994/1929);受(即《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的)1569种,占41.65%(1569/3767);我国特有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收录的)就更少了,只有4405种,占比24.89%(4405/17700)。由此看来,还有相当大比例的本土植物、重点植物、受植物没有在植物园中进行迁地栽培和保育。

  在植物园信息记录与迁地保育管理方面,就全国162个植物园的调查结果来看,九项指标(即活植物登录信息记录、活植物登录管理、考察和引种收集、繁殖管理、定植管理、物候观测、种子与材料交换、迁地栽培植物编目、计算机记录系统)的数值都比较低,只有“考察和引种收集”一项,大多植物园都开展了,有102个植物园,占比63%;而在“活植物登录信息记录”一项,只有20个植物园开展了,占比12.3%。对于收集的活植物其来源是苗木、枝条还是种子没有完整的记录,这对于后续保育研究追溯以及种质创新都极为不利,然而大多植物园却并没有将活植物信息记录在管理过程中重视起来。

  在保育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所幸我国植物园的科学研究学科门类齐全,各植物园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开展专科、专属与专类植物收集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华南植物园对木兰科、忽悠美女老板结局姜目;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兰花的综合;武汉植物园对水生经济作物莲以及猕猴桃种质收集和创新等等。此外,各植物园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成绩显著。据统计,这些年来共培育新品种1514种,申报新品种587种,获国家授权新品种502种,推广园林观赏/绿化树种17347种次,开发药品/药物748个,开能食品281个,推广果树653种,在资源发掘利用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在科育方面,我国植物园已成为优质的旅游景区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已建成较为系统的科普旅游服务设施,开展了富有植物园特色的科普活动如华南植物园春季禾雀花、应节专题花展、应季时令专类植物自然导赏;植物园牡丹科技文化节;上海辰山植物园国际兰花展等。以2012-2014年为例,接待参观游客人数达155,582,304人次,年均51,860,768人次,其中青少年人数为29,574,832人次,年均9,858,277人次。

  虽然我国植物园取得的成绩瞩目,但廖景平主任认为,我国植物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一是缺乏整体部署与规范,二是收集和管理不足,三是信息记录不重视,四是研究与应用不足。针对这四个问题,他分别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和。他认为,未来应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与管理认证为导向,建设国家迁地网络,开展迁地评价,提升迁地保育针对性,实施重点优先保育策略和更加严格的数据标准与信息记录管理,建设性国家活植物收集专类园区,实施国家植物园技术规范和迁地绩效管理认证体系,加强建设研究体系及种质创新链,加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及“一带一”植物迁地与国际合作。与会们会后都表示受益匪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