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端午节各地民俗大盘点

※发布时间:2018-7-12 8:07:2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其文化元素已经融化在了中国人的血液里,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我国民间处处都有着独特的端午节文化习俗。

  在江南水乡 浙江湖州,家家户户都有一种劳动工具,叫做菱桶,捕鱼、采菱等水上精细化操作都要用。因为端午期间正是难得的农闲时期,所以久而久之,这里就出现了一种划菱桶的端午节习俗,不同于龙舟赛需要众人齐心合力,划菱桶比赛是一人一桶,怎么划,全靠自己。

  在贵州镇远,下河抢鸭子是当地群众在端午节里最期待的一场活动,谁抢到了,就预示着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据史料记载,在北方最有特色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是射箭、打马球等等。当然,有些民俗早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过在辽宁沈阳的兴隆台锡伯族镇,射箭活动仍然十分活跃,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之一。

  每年的端午节活动,龙舟赛都是主角。不过,除了赛龙舟,很多地方还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比如地处珠江岸边的广东番禺石楼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镇上各个村庄,都会派人一个村一个村地登门拜访,因为是划着龙舟来往,所以名之为“龙船景”。

  据说从明朝末年开始,就有这一习俗,而且规矩也颇为讲究,要上岸先投拜贴,再喝茶、吃龙船饼,是不是有点“武林范儿”呢?

  前两天,浙江遂昌的口镇包出了一个长20.18米的粽子,40多人努力了12个多小时才完成。在遂昌很多乡镇,家家户户包长粽已成为一种传统,它被称为长情粽,包得越长,情谊也越长。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北方一些地区,比如、天津,端午节会吃一种带馅儿的特色食品饼。饼皮上压的图案是蝎子、蟾蜍、蜘蛛、蜈蚣和蛇。其实,饼是典型的“铁面柔肠”:尽管图案看起来比较猛,里面的馅儿,可跟毫不相干,传统的是玫瑰、枣泥、豆沙等等,加上松软的酥皮,再用枣木模具压出图案,美味又健康。之所以图案用,是因为每年初夏时节,毒物滋生活跃,古人会食用“饼”祈愿消病强身。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绵绵雨季,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吃“煎堆”“补天”。

  端午节也是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

  传统的端午节被不少古代家庭视作“卫生节”。除清除尘垢、虫蛇外,古人也相当重视空气净化工作。艾草和菖蒲逐渐成为了这一领域中最受大众欢迎与信赖的选择。

  端午节民间还流行用“五白”来搭配,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黄”,再配上“五白”,可清热降火,健脾胃。中医认为,端午节这一天阳气最旺,若在“阳中之阳”的中午时食“五黄”与“五白”,不但可祛,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阳”之力,以达到、祛除诸多霉运,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

  端午节当天,在江南人的传统中,必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酒(本是雄黄酒,因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因而该月又称为“五黄月”。

  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如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