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古县二十四节气旅游节 走出乡村振兴新径

※发布时间:2019-11-4 16:47:4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a型血人的性格临汾新闻网讯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在乡土气息浓郁的茅草棚前,一身书生打扮的亓沭博手捧竹简,和其他9名同样来自永乐希望小学4年级、同样装束的同学,一起吟诵着《二十四节气歌》。稚嫩的童声和着舒缓的古筝曲,二十四节气浅显而丰富的意涵被娓娓道来。

  6月6日,芒种节气。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时节如流美丽古县——“芒种祈福尧峪村”开幕式在古县永乐乡尧峪村举行。

  仲夏五月的尧峪村,满山苍翠,溪流潺潺。慕名而来的人们,或观赏富有节气元素的文艺节目,或体味包粽子、绣香包的民俗之乐,或品鉴“敬授民时”彩绘文化墙,或品尝地方特色节气饮食,抑或体验传统农事活动乐趣,在山水间感受着千年历法和农耕文化的精深。

  4000多年前,尧定都平阳(今临汾)。据《尚书·尧典》记载,尧为了发展农业,命“羲和四人编制历法”,了中国独有的具有二十四节气的历。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2000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的字面意思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至夏至的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也意味着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芒种,“忙种”。在尧峪河畔,村里开辟的一亩多的农事体验,被划分成了栽种西红柿、茄子、辣椒、大葱以及玉米、红薯等蔬菜和农作物的不同区域,永乐乡经管站杨振文正指导来此体验的游客如何耕作。

  为期10天的“芒种祈福尧峪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量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个440口人的小山村。

  尧峪村其名因尧之所居之地而来。相传帝尧看望长子丹朱,途经这里,见此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降雨充沛,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将其随身携带的小米当地群众进行种植,因而小米种植流传至今。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蔺长旺在其新近撰写的《古县尧店尧峪与帝尧的渊源》一文中,则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引经据典,从帝喾唐尧部落自黄淮西迁曾途经岳阳尧店、尧寓(尧峪),考古证明岳阳尧店一带确有唐尧时期的文化遗存,岳阳尧店与吴家岭一带之地形似乎适合天文观测三个方面,探究了帝尧、“二十四节令”与古县的渊源。

  对于这些,今年74岁的鲁寿业老人打小就听老一辈人讲过,因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荣耀感,以至于一听说“芒种祈福尧峪村”要在村里举办,他就把家里搜集到的瓦罐、炕桌、柳篮、石斧、火石等老物件搬到了开幕式现场。“在这里搞乡村旅游,就是在宣传我们尧峪,我当然支持!”摆弄着眼前厚实拙朴的老物件,鲁寿业一边绘声绘色地介绍,一边试图还原农耕时代的劳作场景。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乡村旅游节在人们旧时记忆的同时,已成为永乐乡展示特色产品的窗口。在鲁寿业老人的老物件展示桌对面,该乡出产的“乐土”牌系列农特产品格外显眼,松蘑菇、羊肚菌、核桃、玉米面、高粱面、小米、黑小米、红豆、绿豆、赤焰椒、剪饼、土蜂蜜、蜂花粉……种类繁多且绿色无污染成为其吸引游客的一大卖点。而在另一侧,来自毛儿庄村的冯兴禄热情地介绍着面前中药材的药性。白芍、远志、地黄、黄芩、连翘、丹参、柴胡……据说,这些中药材都是村里“益农合作社”的产品,其种类之多令不少游客啧啧称奇。

  永乐乡乡长贺神建介绍,该乡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惊蛰永乐煎饼节”“春分金寨桃花会”等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这些活动主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展示永乐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助推项目建设的同时,意在把乡村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一个促进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机制性平台,对外宣传永乐、推介永乐,提高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增强吸引力;对内实现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的融合,推进永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赶超进位、跨越发展。

  据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广亮介绍,二十四节气文化旅游节是古县在脱贫攻坚时期专门提出的一项文化活动,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以乡里乡亲大联欢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找准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将乡村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践证明,一个包括“吃、住、行、游、购、娱”,融合自然风光、田园风光、村落民宅、农事民俗、特色餐饮等元素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风生水起,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特色农林牧副产品逐渐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伴手礼,农民增收、农村脱贫的新越走越宽。”据了解,2018年该县先后举办了13个节气的乡村文化旅游节,今年截至目前则已经举办了9个。

  尧文化研究学者、著名作家乔忠延认为,尧店、尧峪是古县打通与尧关联的地理资源。当地研究打造二十四节气旅游品牌,是对中华民族一个很大的贡献。以二十四节气搞旅游,是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亮点。

  蔺长旺在文章中评价认为,古县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整合山水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此来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无疑是古县人民在新时代的创新之举”。

  不可否认,“二十四节气”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的相继举办,极大地激活了蕴藏在古县广大乡村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成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古县县委、县围绕“擦亮一张名片,做强两大产业,推进三城联创,办好四件大事”的工作重点,提出了“1234”发展战略。前不久,县委庞明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就古县而言,首先要擦亮“天下第一牡丹”的这张独有名片。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山区县,古县不能长期吃“资源饭”、在煤焦产业上“打转转”,更不能沉浸于往日的辉煌之中。立足古县实际,跳出煤炭资源,发展非煤产业,最应考虑的就是有一定基础的文旅产业。长远之策,是要利用古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赏千年牡丹、讲相如故事、扬太岳文化”为主线,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牡丹文化、相如文化、红色文化,利用好二十四节气文化旅游活动打造精品旅游线,主动融入全省旅游发展大战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让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绿色“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