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英国美食> 文章内容

上海数学“魔法课堂”如何风靡英伦?

※发布时间:2019-6-30 6:44:0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1月12日-27日,上海86名中小学数学教师远赴英国43所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交流,与当地教师分享上海数学教学经验。“中英数学教师项目”2014年启动,是我国第一个由发达国家资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师互派项目。新一轮合作,不仅延续了以往的小学领域,还全面进入中学领域。上海教师在英国教学的反响如何?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来哪些?

  对于上海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的教师王晓燕而言,1月25日终身难忘,因为那一天,她和其他85位上海数学教师,受邀来到位于伦敦的中国驻英国大,参加专为他们举办的招待会,感谢他们在英国43所中小学的卓越表现。

  中国驻英大使明说,“中英数学教师项目”已成为两国教育合作的一大亮点。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则表示,项目给英国学校带来了深刻、系统的变化。

  1月12日-27日,英格兰地区的43所中小学迎来“上海教育时刻”。86名上海数学教师走进英国课堂。

  1月24日上午8点45分,此时离上课还有半小时,位于伦敦富勒姆的兰福德小学大礼堂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当地不同学校的40多位数学教师慕名而来,目的只有一个——观摩上海老师的数学课。为了听课,不少英国老师早早出门驱车而来。

  为了推广上海数学教育经验,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从2014年开始建立数学中心(Maths Hubs),在兰福德小学的这次公开课观摩和研讨,就是中心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目前,英国已有约35个数学中心,一个教学中心可以辐射带动周边近50所学校。

  在兰福德小学授课的上海教师是浦东南小学的徐颖捷和七宝明强小学的杨丽。两人一组,与当地教师结对。早在去年11月底,兰福德小学的两位教师就曾前往上海观摩教学。

  英国教师马克笑着说,在聆听了七宝明强小学一节《看谁算得巧》的数学课后,他点名要杨丽来英国上这节课,因为他从没想到可以让学生算得那么快、那么有趣!于是,杨丽就把原定要上的“周长和面积”改为了“简便运算”。

  对上海“好课”一见钟情非常普遍。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的王晓燕老师说,她在英国圣弗朗西斯德学校授课期间,主要教五年级学生学习面积和周长,而其中“平行四边形和圆”也是英国老师在上海听过课后点名要上的内容。“我还专门带去了上海数学教学中很著名的小棒工具,英国学生非常喜欢。”

  面对这几道“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且准确率极高。虽然题目对中国学生而言并不算难,但对兰福德小学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显著进步。早在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一周前,杨丽专门针对英国学生上了一节“凑整”课,让学生计算中有整十整百数的好处。一周过后,学生们已得心应手。

  “24是一个可爱的数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轻松氛围中,杨丽围绕“24”设计了5道题。题目由浅入深,教学生们用“凑整”快速解答。

  譬如,“125×24=125×8×3=1000×3=3000”。随后,杨丽又出了两道计算题,学生不仅准确解答,而且清晰表达了自己的巧算过程。

  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具有挑战性。杨丽说,希望学生在“25,75,25,63,4,6,37”中自主选择部分数据进行简便运算。多位学生,自信地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没想到上海老师能把数学课上得那么好,而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真是太棒了!”多位听课的英国教师发出赞叹。

  “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负责人之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黄兴丰介绍说,在英国,上海数学教育享有盛誉,并被称为“上海掌握数学教学模式”(Shanghai Mastery Mode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小步走带来高效率”,这是英国教育界的高度评价。

  对于浦东南小学的徐颖捷老师而言,这已是他第二次来英国授课。1月24日的数学公开课,他要教20多名二年级学生学习“分数”。

  徐老师的这堂课充满中国元素。譬如,他的PPT从一张豫园九曲桥的经典画面开始,“孩子们,这是上海豫园,豫园是上海的一部分”。紧接着,他又将PPT切换到中国地图,“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徐颖捷说,他希望通过这些例子,让更多英国孩子了解上海和中国,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因为“整体和部分”正是分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随后,徐老师的PPT上出现了诱人的中国传统小吃——糖葫芦。于是,一串串糖葫芦,成为学生们领会“几分之几”分数概念的形象图案。围绕糖葫芦,徐颖捷连出10道不同类型的题目,孩子们争相举手抢答,准确率在九成以上。的英国教师们一边详细做着笔记,一边低声交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精彩”。

  糖葫芦、小笼包、披萨、饼干……这些美食的出现,让这堂60分钟的课,始终气氛活跃,而精细的教学设计,更让课堂变得高效。学生哈纳说:“学习‘分数’对我是个挑战,但徐老师让我对学好数学更有信心了。”

  在英国,小学普遍实行全科制教学。也就说,一个班级的英语、数学、科学等课程均由一位全科教师承担,再配以一两名助教。上海数学教师的到来,让英国教师们对数学教育有了全新认识。

  兰福德小学校长吉本斯认为,老师的转变和学生的显著进步是上海老师带来的最大变化。尤其是上海老师的“变式教学”,非常有助于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据介绍,兰福德小学正考虑借鉴上海经验,设计更多高效的“变式”,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基于小学领域的良好反响,新一轮的中英合作,从小学全面拓展到中学。16名上海数学教师走进英国中学,展现“魅力课堂”。

  上海市实验学校蔡忠凯和建平西校王元兴两位老师在伦敦的哈里斯·伯蒙西中学授课。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在1月16日和23日的“showcase”(大规模公开课)时间,共有20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赶来听课、参与研讨。

  上海数学教师引来“听课潮”已成为一个独特现象。2014年至今,已有超过1.5万名英方教师涌向英格兰地区观摩课程。

  “So amazing!”“Very helpful!”这是上海延安初级中学朱磊和新华初级中学朱一夫老师在英国听到的最多评价。无论是“太神奇”,还是“很有用”,都源自精致的课堂。

  在位于朴茨茅斯的梅菲尔德学校,面对七年级学生,两人精心设计每个课堂环节。在比与比例的授课中,他们巧妙引入中国与英国、上海与伦敦在人口、地域、建筑等方面的数据对比;a:b和b:c可以化连比,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公共项b的重要性,他们给b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bridge”(意思是“桥梁”)。朱磊老师说,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学生理解:“b”相当于连接a与c的“桥梁”,而且也方便老师教学“划重点”。

  朱一夫老师已是第二次来到英国授课。他说,2015年自己首次赴英交流时,不少英国学生连最基本的乘法可以得到的计算结果也无法完成,而现在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在英国所教的七年级学生,三年前正是小学三四年级,从这批孩子的显著进步上,或许也能看到持续进行的中英数学教师小学领域交流的。”

  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小学部主任黛比·摩根说,运用上海数学教育经验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很多原本要分到慢班的孩子们跟上了大部队,就像被施了“上海魔法”。“上海魔法”的精髓就是小步走,而小步走的精髓是精妙的课程设计。

  “很多英国老师向我反映,上海老师的课与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学习数学不再是机械式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很多学生有序地跟随老师的节奏学习,真的理解并掌握了学习内容,发现了数学的美丽,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她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