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2020-11-9 0:46: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本书系我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著,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将来的学术巨著。

  本书可供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交通、民族、商业和旅游等方面的科研、教育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沉淀深厚的文明古国。如果从新石器开始计起,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已经劳动、生息了1万多年了。在这1万多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和发展,时刻离不开自然,于是就产生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特定的人地关系。这种特定的人地关系经过千万年来的整合,形成了一种绚丽多彩、繁复纷呈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表现为强烈的历史继承性、地域的差异性和凝固的内聚性。这就是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最基本的特色。近现代中国的每一种人文地理景观都可以追溯到它的历史渊源,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出它产生和变迁的自然、社会背景,认识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同时为意欲改变这种人文提供措施依据。

  当今的中国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有着辽阔疆土的统一国家,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众多人群、多元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在中国这块大地上,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因不同自然条件和,逐渐形成了农耕、游牧和渔猎三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区域人群。商周以后,出现了比较稳定的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区、西北边疆的游牧民族文化区和东北渔猎民族文化区,这三大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经济结构、体制、文化意识、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在数千年和发展历史过程中,这三大区人群因经济互补的需要,不断地发生交融和磨合,这种交融、磨合表现为战争和、和平和统一状态的交替出现,不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统一时期,各、各地区之间人员的交往、物资的流通、文化的交流从未中断过。由此经过长期的发展,最后形成农耕、游牧、渔猎三大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大家庭中每一个的共同愿望。为此,中华民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今天,我们在从内地到边区的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中很容易发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痕迹,就是数千年来融合的结果。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侵略者利用武力,中国签订一系列,割去我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感到最沉重、最耻辱的创痛。因此国耻、希望祖国早日统一,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情结。1997年的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全世界的华人都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迫切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都是这种感情的充分表现。因此,研究我国疆域形成的历史过程,不仅具有发扬爱国主义的积极意义,而且对多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意义将有深刻的认识,有利于理解我国今天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种种复杂人文地理现象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背后的故事 谢霆锋